在膜结构设计中,荷载组合是确保结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核心环节。以下是基于知识库信息的详细解析:
一、荷载类型
1. 永久荷载(恒荷载)
- 膜材自重、固定设备(如灯具、排水系统)的重量。
- 骨架结构的自重(如钢架、索网)。
2. 可变荷载
- 风荷载:主要荷载,需通过风洞试验确定体型系数(复杂形状膜结构需特别注意)。
- 雪荷载:根据地理位置确定,雪荷载在曲面膜结构上分布不均匀,需结合曲率调整分布系数。
- 活荷载:人员、临时设备荷载(如检修时的荷载)。
- 温度荷载:膜材热胀冷缩引起的应力变化。
3. 特殊荷载
- 地震荷载:属于偶然荷载,需在地震组合中考虑,但膜结构自重小,地震力通常可忽略(需遵循规范)。
- 意外荷载:如撞击、局部膜材破坏或索失效等需考虑的连锁反应。
二、荷载组合原则
膜结构的荷载组合需考虑其几何非线性特性,不能简单线性叠加,需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(如动力松弛法、非线性有限元法)。根据知识库信息,荷载组合分为以下类型:
1. 按作用时间分类
- 长期(持久)荷载组合:
- 持久荷载(如恒荷载、雪荷载)与短期荷载(如风荷载)的组合,需考虑长期作用下的松弛、徐变。
- 安全系数较高(如恒载分项系数≥1.3)。
- 短期(临时)荷载组合:
- 短期可变荷载(如瞬时风荷载、活荷载)的组合,需确保结构在突发荷载下不破坏。
- 安全系数可能较低(如活载分项系数≥1.5)。
2. 按极限状态分类
-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:
- 确保结构不发生破坏或失稳,组合包括:
- 永久荷载 + 可变荷载(风荷载/雪荷载最大值) + 偶然荷载(如地震)。
- 需满足抗力分项系数要求(如地震作用分项系数γEh=1.4)。
-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:
- 确保结构满足变形、振动等使用要求,组合包括:
- 永久荷载 + 可变荷载的标准值(非最大值)。
- 控制变形(如跨度1/250或悬挑长度1/125)和振动幅度。
3. 其他组合类型
- 地震组合:需按《抗规》GB 50011-2010考虑水平/竖向地震作用。
- 频遇组合与准永久组合:用于长期变形分析(如温度荷载引起的徐变)。
三、设计考量
1. 几何非线性分析
- 膜结构为大变形体系,需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,考虑位移对结构刚度的影响。
- 不能使用线性叠加,需通过迭代计算确定平衡状态。
2. 风荷载的特殊处理
- 体型系数:复杂形状需通过风洞试验确定,避免低估风压。
- 动力效应:低刚度结构需考虑脉动风引起的振动,可能需风振分析。
- 空气动力失稳:防止因风致振动导致膜材与周围物体接触损坏。
3. 变形与褶皱控制
- 变形限值:
- 跨度/悬挑变形:一类组合≤1/250,二类组合≤1/200(如污水池反吊膜)。
- 梳杆顶点侧移≤梳杆长度1/250。
- 褶皱与松弛:
- 通过应力/应变准则判断(如主应力σ?>0为张紧,σ?<0为褶皱)。
- 褶皱区域需调整预应力或结构形态。
4. 安全系数与规范遵循
- 恒载分项系数≥1.3,活载≥1.5(工业楼面活载≥1.4)。
- 遵循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GB50009、《膜结构技术规程》CECS158等。
四、特殊应用场景
1. 污水池反吊膜结构
- 荷载组合:需综合风、雪、雨、温度荷载,骨架内力需满足变形限值。
- 变形控制:膜面相对位移≤单元尺度1/15,骨架位移需符合骨架结构标准。
2. 风荷载主导的结构
- 动力分析:轻质柔性结构需评估风振响应,避免共振。
- 抗风设计:膜材与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,防止接触损坏。
五、设计流程
1. 初始形态分析:确定膜面形状与预应力分布。
2. 荷载效应分析:在不同组合下计算内力、变形及稳定性。
3. 迭代优化:若不满足要求,调整预应力或结构形态。
4. 规范校核:检查分项系数、变形限值是否达标。
下一篇:膜结构设计中的体形系数要点